竞争性磋商有二次报价吗?最新规则+操作流程详解

2025-09-05 21:18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在参与竞争性磋商项目时,很多投标企业都会问:“竞争性磋商有二次报价吗?和一次报价有啥区别?二次报价能随便改吗?”其实,二次报价是竞争性磋商的“核心环节”,但并非所有项目都必须有,且操作有严格规则。本文结合最新政策(如《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用大白话拆解二次报价的关键问题,帮你搞懂“要不要报、怎么报、报多少”。

竞争性磋商

竞争性磋商

一、先给答案:竞争性磋商大多有二次报价,但不是“必须有”

简单说:90%以上的竞争性磋商项目会设置二次报价,但并非法律强制要求,具体看项目需求

从政策依据来看,财政部《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4〕214号)明确:“磋商小组可以根据磋商文件和磋商情况实质性变动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要求以及合同草案条款,但不得变动磋商文件中的其他内容。实质性变动的内容,须经采购人代表确认。对磋商文件作出实质性变动的,磋商小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参加磋商的供应商。供应商应当按照磋商文件的变动情况和磋商小组的要求重新提交响应文件,并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者加盖公章。”

这里的“重新提交响应文件”,就常包含“二次报价”——简单理解:第一次报价是“初始报价”,相当于“入场券”;经过磋商环节(双方沟通技术、服务细节)后,供应商根据磋商结果调整的报价,就是“二次报价”,也是最终评审的关键依据。

但有两种情况没有二次报价:

  1. 小额简单项目:比如采购一批办公文具,技术、服务无复杂争议,磋商小组认为一次报价已能反映合理价格,就可能不组织二次报价;
  2. 单一来源磋商:若项目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无需竞争,自然不需要二次报价。

二、为什么要搞二次报价?核心作用有3个

很多人觉得“二次报价是多此一举”,其实它是为了解决“一次报价不精准”的问题,核心作用有3个:

1.让报价更贴合实际需求

第一次报价时,供应商可能对项目细节(如技术参数、服务范围)理解不透彻,比如某医院的“智慧医疗系统”磋商项目,第一次报价时供应商可能漏算了“数据对接服务”;经过磋商,供应商明确需求后,二次报价就能补充这部分成本,让报价更合理。

2.给供应商“修正机会”,避免因误解废标

比如某学校的“校园绿化养护”项目,磋商文件写“养护期2年”,但供应商第一次报价误按“1年”算;磋商时双方沟通发现问题,二次报价就能修正养护期,避免供应商因“理解偏差”导致报价过低,后期无法履约。

3.促进合理竞争,帮采购人拿到“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二次报价不是“恶意压价”,而是“基于需求优化的竞争”。比如A、B两家供应商第一次报价分别是100万、95万,磋商后发现A的技术方案更符合需求,但价格偏高;A可通过二次报价调整到98万,既保留合理利润,又比B的方案更具竞争力,最终采购人能选出“技术达标+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三、二次报价怎么操作?4步流程要记清

竞争性磋商的二次报价不是“随便报”,有严格的时间、形式要求,2025年各地操作流程基本统一,主要分4步:

1.第一步:先磋商,再谈报价

所有供应商先进行“技术、服务磋商”——磋商小组会针对响应文件中的技术方案、服务承诺提问,比如“你们的设备如何满足我们的节能要求?”“售后服务响应时间能缩短到2小时内吗?”,供应商现场答辩、补充说明。

注意:这一步不聊价格,只谈技术和服务,直到磋商小组认为所有供应商都明确了项目需求。

2.第二步:磋商小组通知“准备二次报价”

技术磋商结束后,磋商小组会以书面形式(如“二次报价通知书”)通知所有供应商:“现在进入二次报价环节,请在30分钟内提交二次报价单”(时间一般15-60分钟,根据项目复杂度定)。

同时会明确二次报价的要求:比如“报价需包含所有服务内容,不得拆分”“大小写必须一致,否则按废标处理”。

3.第三步:供应商独立提交二次报价

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二次报价单”(需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盖公司公章),单独提交给磋商小组,全程保密——供应商之间看不到彼此的二次报价,避免“恶意跟风压价”。

比如某市政项目,A供应商二次报价92万,B供应商报90万,双方互不知情,只能根据自身成本和项目需求报价。

4.第四步:磋商小组评审二次报价

所有供应商提交二次报价后,磋商小组会结合“技术方案评分+二次报价”综合评审(通常技术分占60%-70%,价格分占30%-40%),最终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供应商,而不是“二次报价最低”的。

比如A供应商技术分85分,二次报价92万(价格分80分),综合得分165分;B供应商技术分70分,二次报价90万(价格分85分),综合得分155分,最终A中标。

四、二次报价的5个“红线”,踩了直接废标

很多供应商因不懂规则,二次报价时“踩坑”导致废标,这5个“红线”一定要避开:

1.超时间提交:过时不候

二次报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比如要求“30分钟内提交”,哪怕晚1分钟,磋商小组也会拒收。建议提前准备好报价单模板,磋商时留意时间,预留10分钟检查、签字。

2.报价低于成本:不是“越低越好”

二次报价不能恶意压价到“低于成本”,比如某工程类项目,成本价80万,供应商二次报价75万,又无法提供“成本低于市场价”的合理证明(如自有生产线、批量采购优惠),磋商小组会判定“报价无效”。

3.不按格式填写:漏签字、少盖章

二次报价单必须按磋商小组提供的格式填写,且要有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盖公司公章(两者缺一不可)。比如只签字不盖章,或盖章模糊,都会被认定为“无效报价”。

4.拆分报价:必须“总价包干”

除非磋商文件明确允许“分项报价”,否则二次报价必须报“总价”,不能拆分(如“设备费50万+安装费10万”)。拆分报价会被认为“未响应磋商要求”,直接废标。

5.修改非价格内容:只能调报价,不能改技术方案

二次报价的核心是“调整价格”,不能修改技术方案、服务承诺等内容。比如第一次报价时承诺“派2名工程师驻场”,二次报价时改成“1名工程师”,即使价格降低,也会因“实质性改变响应文件”被废标。

五、常见疑问解答:这3个问题别再纠结

1.二次报价能比第一次高吗?可以,但要合理

只要有正当理由(如磋商后发现漏算某项服务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次报价可以比第一次高。比如第一次报价80万,磋商后发现需要额外增加“数据安全认证服务”,成本增加5万,二次报价85万,只要能提供成本说明,磋商小组会认可。

2.只有一次二次报价吗?可能有三次,但很少

大部分项目只组织1次二次报价,但若磋商小组认为“二次报价仍需优化”(如所有供应商报价都偏高,且能通过调整服务细节降低成本),可能会组织第三次报价,但这种情况只占5%左右,且需所有供应商同意。

3.未中标的供应商能看二次报价吗?不能,全程保密

二次报价属于“商业秘密”,无论是否中标,都不能查看其他供应商的二次报价。若有供应商要求查看,磋商小组会拒绝,且会记录在案,避免泄露影响公平竞争。

六、总结:二次报价的核心是“精准+合规”

竞争性磋商大多有二次报价,它不是“随便改价”,而是“基于需求的合理调整”。记住3个关键:

  1. 先搞懂需求再报价:磋商时认真听、仔细记,明确项目所有细节;
  2. 报价要合理:不恶意压价,也不盲目高价,结合成本和市场行情;
  3. 守规则:按时提交、按格式填写、不碰“红线”。

只要掌握这些要点,二次报价就能成为你中标“加分项”,而不是“绊脚石”。如果对项目的二次报价规则有疑问,建议提前联系采购人或代理机构,确认清楚后再准备,避免因误解影响投标。

分类:招投标知识 标签:

发表评论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