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保证提供优质服务”——这样空洞的质量承诺,在评标专家眼里等于没说。
某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中,A公司用“设备开机率≥99.8%”“2小时响应,4小时到场”等12项量化指标拿下技术满分;而B公司仅写“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被扣5分。1分之差,错失千万订单。
一、技术方案里的质量基因(30%得分权重)
1. 工艺流程可视化
制作工序流程图并标注9个质量控制点
例:软件开发项目需标注“需求确认→代码审查→压力测试→用户验收”4大卡点
附工艺流程图示例(标书第28页)
2. 参数承诺敢量化
设备类:故障率≤0.5%/年,精度误差±0.01mm
服务类:30分钟响应,2小时到场,问题解决率98%
工程类:材料抽检合格率100%,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95%
3. 技术防护双保险
某数据中心项目采用:
双路供电+柴油发电机(断电0秒切换)
N+2冗余空调系统(制冷不间断)
抗震8级机房架构
二、管理体系的铁三角(40%得分权重)
1. 组织保障实锤化
公示质量管理小组架构图(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配备3名专职质检工程师(附证书编号)

每周质量例会制度(提供会议记录模板)
2. 过程控制痕迹化
材料进场:三证一报告(合格证/许可证/认证证书+检测报告)
施工过程:三级检验记录(班组自检→项目部专检→公司抽检)
验收阶段:四方会签制度(施工/监理/设计/业主)
3. 应急机制场景化
设备故障:备用设备2小时内启用(某医院项目承诺)
人员缺口:预备队24小时到位(附劳务合作协议)
自然灾害:灾后72小时恢复方案(配应急物资清单)
三、服务延伸的价值链(30%得分权重)
1. 培训承诺
某智能系统项目提供:
3天集中培训(附课程表)
7×24小时远程指导
每季度回访培训(合同明确频次)
2. 维保创新
设备类:免费备件库(价值50万元配件常驻现场)
系统类:终身免费升级(写入合同条款)
工程类:质量保证金转保险(投保10年工程质量险)
3. 跟踪改进
建立质量档案(每个项目独立编号)
每月满意度调查(提供调查表样本)
质量改进基金(按合同额1%计提)
某市政工程因承诺“引入区块链质量追溯系统”,在37家投标单位中技术分第一。该系统实时上传施工数据,监理单位扫码即可查验钢筋批次、混凝土配比等关键信息。
标书质检黄金法则:
1. 量化指标覆盖率≥80%(拒绝“尽量”“争取”等措辞)
2. 每项承诺必有支撑材料(检测报告/案例/证书)
3. 创新点直击采购人痛点(如医疗项目突出灭菌保障)

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采用ISO9001认证的企业中标率提高27%。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把标准要求转化为具体场景解决方案的能力。当你的质量保证措施能精确回答“如何确保手术室净化系统连续10年达标”这类灵魂拷问时,技术标的40分已然在握。
读者互动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观点!